kaiyun·(中国)官方网站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27-88108487     13963666992

kaiyun·(中国)官方网站

kaiyun·(中国)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际交流

kaiyun网站学校交流发言稿集锦9篇

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3-11-04 22:31

  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行动。说明理论学习十分必要。也有言: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说明对理论学习要有差距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次党校培训,我切身体会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党校不仅为我们安排了高质量的讲座,而且发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微言评高教》等学习材料,使我受到一次比较系统的理论教育,享受到理论的严谨与哲意,启发很深,受益良多。其里·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让我倍感理论的魅力。20世纪80年代末解体之后,西方世界对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提出种种批判和责难,美国学者福山更有《历史的终结》问世,大有将马克思主义终结之意。但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资本主义制度再度受到广泛质疑。曾经被西方世界攻击的马克思主义重新受到重视。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特里·伊格尔顿教授针对西方世界否定和反对马克思的十个错误观点进行了辩驳。作者抨击“资本主义扩张、竞争和剥削的逻辑聚集在民族-国家这个体系中,从长期或短期来看,是不稳定的。资本主义……在现在和可以预见的将来都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p232)作者旗帜鲜明宣称马克思是对的,没有过时,没有终结。特里·伊格尔顿教授在该书中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所用数据、案例、典故信手拈来,显示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并有力佐证了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的”这个论点。他在该书《结论》中饱含深情地评价马克思说:“他(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思想与人类秉持的道德和精神理念完全相符。他慷慨地赞美中产阶级,并将社会主义视为自由、人权和物质繁荣伟大遗产的继承者。在自然和环境问题上,他有很多超越时代的惊人观点。马克思的著作所激发的政治运动更是为妇女解放、世界和平、反法西斯斗争与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等一系列政治运动做出了无法比拟的贡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特里·伊格尔顿通过自己的理论探讨,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我们也只有坚持理论学习,才会体悟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最真的信仰、最有力的武器、最管用的依靠,是武装头脑、坚定信念、净化心灵、指挥行动的重要法宝。

  这次党校培训使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同时也使我们增强了理论学习的动力。顾瑞漒教授说“学习是一种生活,不是负担,是一种兴趣,无用就是大用。”周建超教授强调“重视理论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并梳理了我党历史上六次理论学习高潮。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自己在理论上更加成熟、更加自觉。要通过学习,进一步认清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清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正确看待改革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正确看待党内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在任何时候都要牢记,我们今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出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观偏好,而是因为这条道路既符合中国的国情民意,又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不是慈善家的悲天悯人,也不是宗教徒的普度众生,而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理性自觉。

  2007年中共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程》总纲中提出对“党员要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党的干部要具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kaiyun网站学校交流发言稿集锦9篇(图1)

  因此,坚定理想信念不仅是的明确要求,而且应该是党员深入理论学习之后的自觉意识。党校课堂上,顾瑞漒教授说:只有真学真懂才能真信。理想信念只有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才是牢固的。我们的理想信念只有在我们掌握理论、拥有真理、秉持正义之后才能高度自觉。坚持理论学习与坚定理想信念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我们坚持理论学习一定能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而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线多年的历史证明,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是我们进行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器,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掌握了这些理论,坚持学习,与时俱进,必将在我们的工作中坚定信念、旗帜鲜明、理直气壮,也必将在为人民服务中任劳任怨,高度自觉。

  理想是人对超越现实并为之奋斗的未来最完美的远大目标体系的自我意识,信念是人对真理和未来美好结果一定能够实现的稳定的自我意识。我们的远大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是具体的、历史的。在当前阶段,我们共产党人的理想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就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为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而奋斗。对这样的理想目标一定会实现,这就是我的坚定信念。

  理想信念是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无论是参加革命不久的共产党员,或者是参加革命很久的共产党员,要变成为很好的政治上成熟的革命家,都必须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锻炼,必须在广大群众的革命斗争中,在各种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去锻炼自己,总结实践的经验,加紧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能力,不要使自己失去对于新事物的知觉,这样才能使自己变成品质优良、政治坚强的革命家。”所以,我们的坚定理想信念一定要落实到我们具体的工作中,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多做贡献。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军校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是期刊独具的长期积累形成的、并融入期刊内质中支撑期刊竞争优势,使期刊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

  军校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是独具特色和实力的。其一,专业化的办刊理念。据统计,军校科技期刊大多确立了期刊的专业性,如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工程版)、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工程版)、空军工程大学学报(工程版)、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工程版)等,且这些期刊发表的大多是本院校相关专业的稿件,稿源的2/3来自于军校内部,更多的是为研究生和青年教员提供处女作或新观点、新发明的发表平台;其二,其学科优势。军校科技期刊是军校教学科研的窗口,尤其是一些特殊学科是地方院校没有的或弱项的,如军事装备、军事训练等,因而也有其特定的读者群;其三,期刊发展的多元化。入选中国科技期刊统计源的军校科技期刊基本上都是纸质版和数字版发行,尽管数字版为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或中国军事期刊数据库(在总参军训网使用),而非在线期刊,但已为期刊的推广使用提供了方便;其四,期刊的经费保障。军校科技期刊有正常的事业费保障,相应地保证了稿件的高质量。尽管市场机制能够促进期刊的竞争力,但也加大了期刊生存的压力和扩大了期刊质量的缩水,有些科技期刊编辑部存在给钱就发文的现象。以上这些特点是军校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实力所在,也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必要条件。

  分析军校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发现其结构应为:理念(意识)、编辑(人的因素)、学术质量和学术规范(技术因素)、管理和宣传(操作因素)。也就是说,一本高质量、有口碑的科技期刊可由三个关键因素决定:人、技术和操作。人就是编辑和读者,“读者为本”的服务意识和军校科技期刊编辑是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一本不为读者服务的期刊不是好期刊,一本没有固定读者群的期刊是短命的期刊,因而要不断提高编辑的学术能力和与读者的沟通能力。人的因素是决定因素,这是共识。同时,人又是依靠技术来执行操作的(理念也可包含在操作的因素之内),所以,本文着重分析军校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和管理的因素。

  学术质量是军校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质量是生命线,这不仅是企业产品的至高名言,而且也是军校科技期刊的座右铭,学术质量取胜永远是军校科技期刊追求的最高目标。学术质量可以称为办刊质量的代名词,一定程度上也是军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标尺,体现着军校的教风、学风和科研水平。

  评判期刊的学术质量,既有专家、读者的评审,还可以参考基于文献计量指标的期刊质量评价。2010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展版)》有18项计量指标,既有期刊引用量指标,显示期刊被读者使用和重视程度,表明期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来源期刊计量指标,通过来源文献方面的统计分析,全面描述期刊的学术水平、编辑状况和科学交流程度。其中,有5个比较重要指标: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被引率、基金论文比和平均引文数。针对这些指标,军校科技期刊应在提高稿件质量,加强与读者、作者的沟通交流等方面努力,确保期刊的学术质量不断提高。

  科技期刊学术质量首先体现在稿件的学术质量。稿件学术质量是决定论文档次的首要因素,它不是简单的工作总结和经验总结,而是某领域理论性、创新性、前瞻性、客观性、规范性、必然性、系绕性和再现性的研究成果。为此,军校科技期刊编辑应认真审查稿件的学术质量,在把握稿件学术水平的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把握好稿件的初审。推荐具备一定学术水平的初稿给审稿专家,对于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有疑义的稿件,还可另请专家二审,确保初审稿件符合科学研究规律。

  二是加强与作者的沟通。及时将审稿专家的意见及文稿编辑规范等问题告知作者修改,对于模糊、歧义、不确定问题要不怕麻烦,反复与作者交流,直到专家、编辑和作者的思想达到统一。

  三是重视约稿、荐稿。邀请国内外、军内外、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教授投稿,尤其是有计划地约请军校主导学科领域专家学者撰写专题论文,引领专业发展;邀请军校科技期刊主要栏目的高被引作者投稿,及时报道热点问题的研究论文;重视本院校教授专家推荐的年青同志、博硕士有分量的稿件,及时发现新人。

  四是关注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因素涉及的稿件。如参考稿件是否出自国家、部委等资助的基金项目、国内和军内重大科研课题项目选稿,建议作者引用本院校期刊的参考文献,适当增加参考文献数量等。

  五是重视读者调查工作。读者是评判、引用、推荐本刊的重要成员,没有读者群也就没有期刊的地位。军校科技期刊应经常关注网评、关注影响因子等因素,甚至可以到军校图书馆、教研室做读者意见调查,必要时书函调查期刊读者群,及时调整本刊主要栏目设置、选题策划等,尽量使刊物符合读者的阅读、引用需求。

  学术规范是军校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支撑点。所谓学术规范,是指根据军校科技期刊的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关编辑活动的基本准则。它涉及:高层次的规范,如编辑职业道德规范等;以及期刊编辑的具体规则,如编辑程序规范、文献的合理使用规则、引证标注规则、立论阐述的逻辑规则(或结构规范)等。前者属于军校科技期刊的学术文化范畴,后者属于期刊的学术编排规范。军校科技期刊应遵循的学术规范一般是指期刊的学术编排规范,也可称为期刊的编辑质量。

  对于稿件的学术编排规范,军校科技期刊编辑部要依照国家政策、刊物宗旨及国家与国际有关出版的标准、规范、规定,对文稿进行把关修改(甚至中途撤稿)。军校科技期刊的学术规范要执行中国人民军队标准(GJB)、国家标准(GB)和国际标准(ISO),如《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GB3102.11-93)、《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参考《中国高等学报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中国语言文字使用规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 B/T)等有关标准和规定。

  在遵守、执行标准规定的基础上,军校科技期刊在学术编排规范中要注意如下问题。

  一是论文结构。论文结构是指论文的写作格式和内容的表述形式符合刊物的要求。尽管每本刊物在征稿启示中对论文结构和表述方式均有明确的要求,包括论文前置(题名-作者署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正文主体、参考文献)、与中文文义一致的前置部分的西文信息、文末注明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职称、学历)、研究课题基金资助来源、联系电话等,但作者在写文章时,并非严格照章而行,需编辑根据稿件的具体情况修改。需要注意的是,在修改中要尊重作者的原意。

  二是论文的文字质量。文字质量主要指论文的可读性和文字的准确性。有些科技论文稿件,其选题、结构、推理和论证都很好,只是文字表达不通顺、不严谨、文字错误多。这样的稿件,尽管可读性差,但鉴于论文内容符合科技论文的性质要求,编辑在尊重作者的原本意图上,要慎重修改,使其语言通顺,条理清楚,没有过多的语病和错别字。

  三是图表、量符号和公式合理表述。军校科技期刊对图和图注、表与表注以及数学公式的写法和文献的表述形式都有具体的标准要求,如量符号、变数、函数、表示点线面的字符一律用斜体,量的单位及其词头一律用正体,表格和图都应有序号和名称(表序名居上,图序名置下),表尽量采用三线表形式等,但作者在写作时,往往以习惯或不标准表述。为此,关于图表、量符号和公式正确表述细节这方面,军校科技期刊编辑经常是要投入较大的工作量。

  制度管理和宣传推介是军校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倍增器。无论是地方科技期刊还是军校科技期刊,管理和宣传都是核心竞争力的倍增器。也有文章指出,从长远看,期刊业兴衰成败取决于自身竞争力的强弱,而期刊业核心竞争力的精髓是其本身的核心理念。核心理念的渗透I生越强,就越是能够成为现实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加强管理和宣传的过程中,首先要确认军校科技期刊的办刊理念和学术文化,其次才是全方位、全媒体的宣传,毕竟新时期是酒香也怕巷子深。

  那么,什么是军校科技期刊的学术文化?它是指期刊在其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由全体编辑、作者群和读者群共同创造、认同,并自觉执行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对于编辑要坚持的学术文化原则,主要包括军校科技期刊的编审制度、学科特色、设计风格以及编辑的职业道德等。

  一是编辑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军校科技期刊的一种无形资源,是军校科技期刊不断创新的动力要素。对军校科技期刊这一刊物编辑工作,编辑要把它当做一项事业来看待。工作中,一方面要清除稿件中的差错,不让专家、读者看笑话;另一方面要默默无闻地甘于“为人作嫁”,充分地挖掘和发挥稿件中蕴藏的潜力,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活动,向读者奉献好质量的期刊。同时,还要符合期刊编辑规律,严格遵守编审制度和工作程序,尽量避免“人情稿”,追求刊物的精益求精,保证期刊的特色和质量。

  二是期刊内容要体现军校学科特色。期刊是军校教学科研的主要窗口之一,翻开期刊就能明确军校教学科研的主导学科、学科研究热点、学科研究前沿和研究水平。这也要求“编辑学者化”,即就编辑自身而言,需要储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编辑学知识。

  三是刊物设计风格是期刊文化的外在形式。刊物设计风格要表现军校期刊特色。不仅在出版标准方面囊括版面要素、本期基本信息、版面尺幅、卷头卷未等,而且要有军校特色的审美风格和版面美工,文字清晰、图表精美且版面信息密度合理。编辑要经常和排版工作人员交流如何使版面美观大气、科学规范、疏密有度等的经验,合力做好期刊的版面布局。

  1.量的变化。最初是8开纸,教师绞尽脑汁,汇编成一份讲学稿,教师集课本之大成,几乎是面面俱到,但辛苦的劳动换来的是学生反感,每节课内容完成不了,学生吃了很多夹生饭,每一次的单元测验和联考成绩也不理想,有部分老师开始有怨言,改革、改革,越改越不像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思考,利用区组织教研活动及实地到各中学进行观摩,回来之后大刀阔斧地改,压缩成16开,内容精简,量的改变释放了教师与学生身上的双重枷锁,学生和教师在完成当天任务的同时,还留有“反刍”和“交流”的空间。

  2.课堂的归位。以前教师的讲解要30分钟以上。现在都压缩在15分钟以内,以《利用尺规作图作三角形》三种类型为例,第一种类型已知三边求作三角形,我放手让学生去看、去动手操作,教师只是巡查;第二种类型两边一角(夹角),教师点拨;第三种类型两角一边先讨论,然后教师再重点讲解。一节课下来,学生感觉很快,教师也很轻松。

  3.讲学稿上精选例题、练习题。最初的讲学稿是书本上的例题,练习题的翻版,中期的讲学稿是删减,现在的讲学稿是经过主备人下题海之后挑选的精华,做一题就是一种类型,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精髓部分,教师的辛苦换来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4.作业的减负。北师大版教材仅就练习量而言,是一个大型的国有企业,要让学生完成《知识技能》《问题解决》等问题客观存在,北师大版的教材是以北师大附中为模特量体裁衣做出来的测量,我们的学生只能以它为范本进行选择吸收,作业多,学生不做(或抄),只有布置适量、可行的作业,学生才会越嚼越有味。

  5.备课组教师的团队意识的变迁。最初,教师采用备课本,把上课内容程序化,内容照搬照抄,教师交流最多是“你今天上什么内容”。随着学校开展集体备课,教师利用讲学稿(师生共用),把备课内容落实在讲学稿上,教师的交流变成:“你的重、难点怎么突破”。现在我们的每一位数学教师,讲学稿上都写着不同的批注,教师之间的交流变成“你的重、难点为什么这样突破”。

  第一阶段(2007年之前),我校数学的集体备课停留在“改革”与“应付改革”交替的阶段,教师较多延用以往的经验或照搬旧教案,即使有改革,也是新瓶装旧酒,集体备课也是人员虽然坐在一起,但多数时候都是各人忙各事,备课组长最多确定一下教学进度,落实一下上课要注意的问题,安排一下教学常规工作。学校的检查也是一种公式化的套用,是否有备课,是否批改作业等,所有的检查都是静态的。

  第二阶段(2007年至2009年),学校改革的初期。在经历了教学成绩的一滑再滑后,学校领导在反思,上级领导在质疑,家长在询问,学生在观望,教师在徘徊,各种声音汇在一起,我们要改革。学校以校长为首的改革小组,亲自到江庐中学把“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植入了我校,开始请东庐中学教师到我校上课,指导我们进行集体备课,然后我校组织人员进行回访,同时一有机会,我们就到兄弟学校进行学习,渐渐地,我校数学成绩不断上升,教师的自信心也得到增强。

  第三阶段(2009年至现在),突破瓶颈,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集体备课。经过一轮“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校集体备课逐渐制度化,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的教学风格的老师坐在一起,能各抒己见,备课组内经过激烈讨论后能达成共识,年轻教师借助这个平台能很快成长,我们的数学教师不断迈出校园,到其他学校进行上课及指导备课。

  1.学情反馈:备课组每一位成员分析班级一周情况,从讲学稿落实情况、作业、检测等角度收集素材,同时交流应对策略,并把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推广,备课组长进行小结,并起到提醒和监督的作用。

  2.集体研讨,修正讲学稿:(1)主备人说课,说章节地位(考纲要求),说课时安排,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渗透目标),说重难点,易错点,说教学流程,说选题目的;(2)集体研讨,定准目标,完善流程,关注细节,精选题目。目标决定流程,流程由活动构成,活动落实目标,检测反馈目标的达成度。

  3.教师二次备课: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讲学稿是否高效,还有待于考证。因此,(1)科任教师有必要进行二次备课,把教情与学情有机结合;(2)备课组成员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一)正确的朗读状态,首先是精神状态正确。考生一定要有比较强烈的朗读愿望,要有一种立即朗读、一吐为快的迫切感。这种信心和愿望,是出于对作品本身的兴趣、爱好,发之于对朗读作品的理解、感动和欣赏。

  (二)在朗读过程中考生要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扰,全力以赴,把全部精力都倾注于朗读作品。考生要投入到作品中去,把作品内容、语言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要设身处地、寓情于心,加强形象感受,并最终外化为声音,展现给现场的评委老师。

  (三)“滚瓜烂熟”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缺乏与听者的交流,为了让评委老师听清、感受甚至产生共鸣,考生注意要放慢朗读的速度,按平均速度,五百字可以读三分钟左右。这里说的“慢”,其实是语速适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否则考官不是由于过快而没听明白,就是由于太慢而觉得托泥带水。

  (四)考生在朗读作品之前应找准、选取自如声区、最佳音域和音量。不要勉强自己的声音,特别不能追求高音大嗓,或是低声虚气。也不要模仿别人的声音,专业测试也正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从事这一行业的潜质。所以,考生除了要仔细阅读学校招生简章上提到的一些必备的报名条件以外,还有这样几方面需要有所关注。

  B :好吧。“推普周”就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简称, 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 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今年的推普周主题是:“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普周期间,全国各地的推普宣传将注重与经典诵读、诗文创作活动相结合,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B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推广普通话是要求会说方言的公民,还要会说普通话。

  A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的语言是世界上最丰富、最美丽的语言,这样有魅力的语言,怎样表现出来呢?那就是要说好普通话。

  B :同时,普通话是校园的语言,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从我做起,这就要求全校师生把普通话成为教学用语和校园用语,不但在课堂学习、在校园交流要讲普通话,写规范化文字。还要求大家在家庭在社会上也要推广普通话,做推广普通话的积极分子。

  A :接着我们红领巾广播站全体成员搜集了一些推普周的宣传标语,请同学们听我读读!

  1、讲好普通线、说好普通线、说好普通线、提笔就写规范字,开口就讲普通线、天天讲普通线、说好普通线、沟通---- 从普通线、做文明人,说文明语

  1、人人都讲普通线、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线、讲好普通线、人人学讲普通线、普通线、普通线、同在一片蓝天下,共讲普通线、人人都讲普通线、普及普通线、普通话——您的“有声名片”

  11、说普通线、小小普通线、人人都说普通线、说好普通线、爱我大中华,讲好普通话

  7、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线、好大一个家,语言不分家,学好普通线、用普通话交流,展现你不普通的才华

  10、学说普通话,神州万里行无阻。学说普通线、说好普通话,热爱我中华;普及普通线、普通话,不普通,大家靠他来沟通

  B :哇!要学好普通话,真有大学问!红领巾广播站有一份学校大队部的推广普通话倡议书,现在有请班的同学来给大家读读吧!

  普通话是全国的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经济腾飞具有重大意义。一个地区所使用语言的文明程度直接反映出其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校园亦是如此,在校园内普及使用普通话,可以提高交流效果、规范师生言行、提高师生文明意识、美化校园育人环境。

  因此,近年来,上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下到各级各类学校都十分重视推广使用普通话工作。为加快我校“推普”步伐,使普通话尽快成为师生的工作语言、学习语言和校园语言,较好的发挥全社会推广普通话的基本作用,学校少先队特向全校师生发出以下倡议:

  1. 全校师生积极学习、使用普通线. 教师上课使用普通话,板书使用规范汉字。

  3. 学生上课回答问题、课下与同学们交谈、讨论问题、向老师请教问题时要使用普通线. 使用文明语,不说粗线. 学生写作业时使用规范汉字。

  相信在全校师生的积极推动下,我们的学校一定会形成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浓厚氛围,成为一个开满文明之花的美丽校园。

  B :同学们,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有不怕困难,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勤学苦练的精神。将来走向各地,大展宏图,大有作为,从现在起,我们都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做一个文明的好学生。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今天是201x年9月12日,欢迎收听“校园之声”,我是五年(四)班的xx,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推广普通话”。

  汉语是我国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目前,汉语正在为我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学好汉语,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由于历史的原因,语言中的某些不统一和不合乎语法的现象不但存在口头上,也存在书面上。在书面语言中,甚至在出版物中,词汇上和语法上的混乱还相当严重。为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的进一步发展的利益,必须有效地消除这些现象。

  普通话是校园的语言,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从我做起,这就要求全校师生把普通话成为教学用语和校园用语,不但在课堂学习,在校园交流要讲普通话,写规范化文字。还要求大家在家庭在社会上也要推广普通话,做推广普通话的积极分子。

  你作为学校的一员你爱说普通话了吗?课堂上书声朗朗,普通话的确优美动听。但是在课间,在日常生活中你说普通话了吗?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3.尽量带动家人在家庭生活中使用普通话,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主动推广普通线.尽量坚持在社会生活中使用普通话,为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尽一份力。

  我的母校内蒙古民族大学位于通辽市,是内蒙古唯一一所综合性民族院校。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东靠吉林省、西接赤峰市、南依辽宁省、西北与北向分别与锡林郭勒盟、兴安盟为邻,母校也因此成为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的文化枢纽,同时肩负着民族团结与民族共荣的重任。在通辽市街巷,神秘的蒙文赫然出现在行道树边的牌匾上;在清雅的校园里,随处可以听到蒙汉双语热切地交流,可以看到蒙古族同学灿烂的笑容;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身着蒙袍的学子活跃其间,男生豪迈奔放,女生优雅温婉,他们的舞姿舒张优美,气质清丽脱俗,和着优美的旋律,他们把青春的活力与激情演绎得淋漓尽致,把“博学明理,崇德至善”献给了欢腾的科尔沁草原!

  母校共有21个学院,另有留学生院和研究生院。多年来,学校注重发展民族特色、地区特点和学科优势,确立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大力发展民族高等教育,传承和弘扬蒙古族优秀文化,创新和发展蒙医蒙药,培养蒙汉兼通的少数民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在为自治区和国家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在专业建设方面,母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蒙医药学专业成就很高。目前,母校有16个专业招收蒙语授课学生,占专业总数的39%;蒙语授课在校生3800多名,占学生总数的24%;硕士学位点中有六个民族学科,占总数的32%。以上这些指标,在全区、全国同类大学中均遥遥领先。我所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母校一本招生的专业之一,专业成就在自治区高校中独占鳌头。墨香四溢的文学院,经常开展公开性文学交流和名师讲座活动,和来自各城市的同学们一起探讨文学、体悟文学,不但令我在专业素养方面突飞猛进,更让我结交到许多文人知己,实在是畅意快哉。

  母校共有三个校区,乍暖还寒的初春,各校区间学习交流、文体联欢便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大一那年,学校举办全校型运动会,21个学院都要参加,为此还专门成立了蒙汉双语广播站,我有幸成为广播站的汉语播音员。烈日炎炎下,我忙得不可开交,汗水顺着额头直往下流,蒙古族团队看到我们这边人手不足,毫不犹豫调派了两名工作人员过来帮忙整理稿件,我一边对着话筒朗读稿件,一边看到那两双在稿件中飞快穿梭的手,递到我手中的纸稿上,分明有从他们额间滚落下来的汗珠,可是,他们的脸颊上,却依然洋溢着真诚的笑容。学校附近的西拉木伦公园,是蒙汉两族同学自由交流的宝地。蒙古舞那说不出的步调,道不明的舞姿,让你心随影动,偶尔一个甩袖,便美不胜收,正沉浸于优美的舞蹈时,你恍然发现,不知何时蒙古族同学已经面带笑容,成了你的舞伴。麦克中蒙古族同学唱起了豪放粗犷的草原歌曲,在西拉木伦公园安详静谧的蒙古包外,带着热烈的情谊将你卷入无边的梦境。

  我国的图书编校工作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可查的,是在距今2800多年的西周王时代。校正,古代称为“校勘”或者“校雠”,它是出版编辑过程里的一个重要工序,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最后防线。

  在书稿中出现的错误,可分为“无心之误”及“有心之误”。现代史学家陈垣在《校勘学释例》一书中指出:“余以元本及诸本校补沈刻《元典章》,凡得谬误一万三千余条,其间无心之误半,有心之误亦半。”据此,可得知:“无心之误”是指作者、编者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其错误明显,易被发现;“有心之误”是指作者、编者错写或校正者、编辑主观臆断造成的错误,不明显,似是而非或者有争议,不易被发现。

  针对书稿中出现的以上两类错误,校雠学界的专家提出校正的两个基本功能:校异同和校是非。最先由清代校雠家段玉裁提出。什么是校异同?段玉裁说:“照本改字,不讹不漏。”什么是校是非?段玉裁说:“定本子之是非。”“校书之难,非照本改字,不讹不漏之难也;定其是非之难。是非有二:曰底本之是非,曰立说之是非。”“何谓底本?著书者稿本是也。何谓立说?著书者所言之义理是也。”

  由此可见,“校异同”针对的是文字材料中的“无心之误”,解决的方法是将不同抄本或刻本加以对照,找到他们的相异之处,“择善而从之”。而“校是非”针对的是不容易发现的“有心之误”,主要是指原稿本身的错误和编校者漏改或改不误为误的。

  传统校正是指19世纪末期铅字排版时代的校正,现代校正是指20世纪90年代时期电子排版时代的校正。在铅字排版时代,作者把纸质稿件交给出版社,编辑加工整理后,交印刷厂排版,编校工作者将印厂打出的样稿同原稿对照,依照原稿修改样稿,保证将原稿准确无误地转换成印刷稿件及其在出版过程中不被损害、破坏。此时校对的基本功能是“校异同”,校正工作者主要采取对校法(折校、点校、读校),准确地再现原稿,以原稿为唯一依据(或标准)来核对校样,分辨二者的异同:同则不改,异则以原稿为准对校样订正。校样与原稿相异,是图文排版过程中出现差错而造成的。原稿与校样的异同,包括语言文字、版面格式、思想内容方面等的异同。通过校异同功能的发挥,将校样与原稿对照,发现校样与原稿不一样的地方,按照原稿的样子修改校样,消灭排版过程中产生的差错,将校样与原稿之间的差异转换为相同,使得校样与原稿一模一样,就使出版物质量有了基本的保证,所以校异同又称作“机械校”“死校”。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普及、深化、提高,电脑排版制片逐渐取代了铅字排版,作者交给编辑的是磁盘,编辑在磁盘打印稿上加工,排版人员在磁盘稿上修改再进行版式转换,打印出来校样。校样上可能出现的差错有:作者录入和写作时产生的差错、编辑错改、排版人员修改磁盘稿时的错改漏改、版式转换过程可能发生的内容丢失和错乱。这些错误除了后两类错误可以用核红、对校方法发现外,其余均以是非形式存在于校样。校对工作人员实际上是在没有原稿的情况下进行校对,通过是非判断发现差错。校对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的作用凸显了,这成为现代校对的基本特征。这时,“校是非”成为校对的主要功能,校对者不能只对原稿负责,而是要发现原稿本身的错误,在此基础上加以改正,使得稿件达到出版要求。此时,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校对方法,同时凭借自己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广博的知识积累、相当的思想政治水平并且借助其他权威资料来判断原稿中的是非,确认其“是”就通过,确认其“非”就提出质疑,请编辑解决。所以,校是非又称作“活校”,是一种层次更高、难度更大的校对功能。现代校对的校是非功能,有五方面的任务:(1)发现、改正常见错别字;(2)发现、改正违反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量和单位等使用的国家规范标准的错误;(3)发现、改正违反语法规则、逻辑规律的错误;(4)发现、改正事实性、知识性和政治性的错误;(5)做好版面格式规范统一的工作。总之,凡是非录排造成的、用机械比照发现不了的差错,都属于“校是非”的范畴。目前,出版社大多使用黑马校对软件配合人工进行校是非的工作,取得较好效果。

  在校对工作中,改正原稿错漏时要保持作者的创作思路,尊重作者的写作风格,将编辑的工作加以完善。只有既校异同,又校是非,才能将一切差错消灭在图书出版之前,从而使书稿具备印刷出版的条件。做好校对工作,既是每个校对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出版界提高图书质量,服务好读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校异同和校是非是校对工作中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两大环节。前者是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进一步完善,二者共同服务于作品,服务于读者,相辅相成,统一于校对整体工作之中。为了提高图书质量,作为一名称职的校对人员,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把错误找出来并请编辑进行修正。

  其实,校异同与校是非本质上都是文字编辑工作,二者往往是同时进行的,相互间具有渗透融合性。校对工作在客观上监督检查了作者、编辑、排版人员的各项工作,不能只对原稿负责,而是应成为编辑工作的延续,努力协助编辑把一切差错消灭在图书出版之前。所以,校对工作者应该本着对社会负责,对读者负责的精神,认真校好每篇稿件,这样才不辜负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读者对我们的希望,从而尽量将所有差错消灭在出版之前,以此保证出版物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高校学报是一个特殊的期刊群体,在我国期刊中占有很大比例。它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高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科研人才成长的园地。一般来说,与重点高校的学报相比,众多普通高校学报的实力较弱,大多是非核心期刊,因而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这类高校学报应该如何体现自身的功能和价值,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普通高校学报的稿源特点,重点分析如何发挥其在高校科研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功用。

  所谓非核心高校学报,是指那没有被SCI、EI、北大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览、南大CSSCI收录的高校学术期刊。

  高校学报的作者队伍主要来源于高校教师和在读博士生、硕士生。从教师作者队伍来看,由于在课题申报、职称评聘、岗位考核时,有关部门对论文的质量认定往往采取简单地看其是否发表在“权威”、“重要”、“核心”期刊上的作法,使原本为科研提供检索捷径的工具,变成了论文质量评判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政策指导下,高校教师一般都不愿意把稿件投到非核心高校学报,从而导致这类高校学报优质稿源缺乏。

  学报稿件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研究生,包括博士生和硕士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很多高校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因此,高校学报的研究生来稿日益增多。然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报而言,具体情况又有不同。重点高校的科研实力较强,科研项目及博士培养点较多,这些高校的学报也大多是中文核心期刊,因此本校的博士生稿源就很丰富,而且还有很多外校博士生来稿,学报编辑部完全有条件在众多来稿中挑选优质稿件录用。近些年来,一些重点高校学报刊登的论文中,第一作者为博士生的比例逐年提高,而第一作者为硕士生的比例则逐年降低。例如《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的学术论文中,第一作者为博士生的比例在1995年为28.58%,2000年为48.68%,2005年为64.58%;第一作者为硕士生的比例1995年为19.28%,2000年为9.52%,2005年已降为0[1]。其他重点大学学报的情况大多与其类似。

  与重点高校不同的是,大多数普通高校没有博士培养点,即使有也只是少数几个,而几乎所有高校对博士生的刊物档次都要求很高,因此普通高校学报要想吸引博士生稿源也是很困难的,相反,而硕士生投稿数量则增加较快[2]。硕士生来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非核心高校学报稿源不足和选稿余地小的困境,但不可否认的是,硕士生投来的稿件很多是他们的学术论文处女作,无论是从研究深度,还是从科技写作水平上来看,这些论文与博士生的来稿大多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编辑工作者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劳动与作者沟通,并进行后续修改和加工。

  针对kaiyun上述情况,是不是非核心高校学报就无所作为了呢?回答相当是否定的。高校学报是一个多功能体,它既是展示高校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园地,又是高校学科建设的助推器,同时,在培养和发掘高层次学术研究人才方面也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报而言,应该各有其不同的侧重点。重点高校高层次学报的稿源特点决定了其刊发的论文包含更多的前沿性成果,更具有学术创新性,更能反映高校的科研水平,其学报功能重点是积极传播和推介科研创新成果;而非核心的高校学报稿源特点则决定了其要侧重于发挥人才培养功能,要针对不同的作者群,采用不同的人才培养策略。

  青年教师是高校的未来,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潜在力量。随着高校教师博士化工程的推进,目前普通高校中的青年教师大部分也都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在攻读学位期间,他们参与了不少科研项目,并按要求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应该说,他们都较好地掌握了学术论文写作技巧,学术思想也比较活跃,而且这些青年教师还要参加职称评聘,开拓和发展自己的学术事业,所以他们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的动力较大,热情较高。因此,高校学报应该及时跟踪他们的科研活动和进展,大力扶持他们的科研工作,积极主动地联系作者并及时发表其科研成果,不断扩大其科研和学术影响力,为本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尽一份力。

  例如,《武汉科技大学学报》依托本校的学科优势,积极联系本校的材料与冶金学院、机械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配合学院的青年学术年会,分别于2010年第5期以及2011年第3期专门刊发年会的优秀学术论文,并在每篇论文后面对这些青年教师的研究方向,承担的科研项目以及获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这样做,一方面集中宣传和报道了学校青年科研工作者的科研信息和科研成果,促进了其学术成果的及时传播,另一方面也弥补了学报优质稿源的不足,提高了学报的社会影响力,并密切了学报与青年教师的学术联系。

  对一些青年教师被核心期刊退稿后转投本校学报的稿件,编辑部也要抱以欢迎的态度。如果有些稿件确实是学术水平不高,编辑部当然不能迁就。但其中有不少稿件所涉及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发表价值,值得同行借鉴,只是在论文表述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重点不突出,逻辑结构不严谨,讨论不深入等。这时,编辑人员要耐心地指导他们删繁去冗,清除芜杂,弥补缺失,使文稿观点更鲜明准确,论证更全面充分,论据更典型有力,结构更严谨周密,脉络更清楚明晰,衔接更紧密自然,语言更流畅贴切,并做好规范工作,使论文质量达到学报发表的要求和水平。

  总之,高校学报要与本校青年教师形成一种良好的帮扶关系。学报要始终成为青年教师展示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和园地,同时,通过发表青年教师的优质论文带动学报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高校学报发挥培育科技人才的功能,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培养研究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从前面的稿源分析情况来看,非核心高校学报面对的主要是硕士研究生作者群。硕士生经过一至两年的专业研究工作,具有了一定的学术理论思维能力,但他们普遍没有受过学术论文写作的专门训练,加上文字论述能力方面的问题,相当一些人难以将其研究成果准确、系统、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目前我国研究生人数的增长与导师数量的增加不太协调,往往是一个导师要带几个十几个甚至更多的研究生,导师没有精力对研究生论文进行全面地手把手地指导,对其论文也没有时间逐字逐句地修改。因此学报编辑部收到的硕士研究生稿件往往不够理想,所以帮助和指导硕士研究生修改论文成为高校学报编辑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这具体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找准学术论文的创新点。硕士生刚刚涉足科研领域,思维模式正在从简单地接受知识到进行探索性创新工作的转变过程中,他们从事的研究工作一般是遵循导师的吩咐和安排,至于为什么进行这些工作往往还不太了解,因此在论文中介绍其研究成果时往往无法突出其创新点。针对这类稿件,责任编辑应该耐心指导作者进行总结和概括,梳理出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找到作者研究对象的创新性切入点,以揭示其学术价值。

  2.讲究学术论文的结构严谨性、推理逻辑性和用语客观性。学术论文的结构,是指围绕论点(主题),按照科学的思维逻辑组织安排文章内容的具体形式。有些论文,主题不能说没有,拥有的素材也不能说不丰富,但文章读起来让人感到颠三倒四,思路不清,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结构出了问题[3]。针对这类稿件,责任编辑在提修改意见时不能太笼统,而应该给出诸如哪些材料在前,哪些材料在后,重点放在何处,层次和顺序如何安排等具体的意见。用语不够客观准确也是研究生在撰写论文时易犯的毛病。诸如“题名”涵盖范围过大,论文的内容根本充实不了题名要研究的范围,对论文的研究意义过于拔高,在结论部分以偏概全,这些都是编辑要提请作者修改的地方。

  论文修改是作者提高学术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研究生可以高效率地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特点,提高思维条理性,形成表达清晰,分析透彻,言之有据的良好写作习惯。这对于他们今后的科研工作以及其他工作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该计划的一项实施要求是,学校要组织参加项目的学生开展学术交流,参加学术团体组织的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研究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4]。是开展学术交流和展示创新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然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毕竟是以本科学生为主体,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目的,其产生的研究成果无论在学术性还是在应用性上都很难达到较高水平,而且本科生在此之前基本没有接触kaiyun过科技写作,撰写的论文经常出现结构不合理,重点不突出,语句表达混乱等情况。这些论文在层次较高的专业性期刊和高校学报上很难有发表机会,有很多刊物明确表示不刊发本科学生的科技论文。针对这种现象,非核心高校学报可以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搭建大学生自主创新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不妨设立“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成果”专栏,不局限于本校,而是扩大视野,荟集与本校学报报道方向相关的,全国各级“挑战杯”、“创新实验”等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与论文,使学报成为该类信息的汇集点与发散点,这将对本校及其他高校的教科研活动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由于本科生的学术思维能力和驾驭学术论文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如果发表他们的论文,不仅学报要承担一定的学术风险,而且学报编辑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心血,但能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尽一份力,还是值得的。编辑要善于发现本科生论文中的闪光点和有价值之处,指出论文的不足,悉心指导其修改,对于有些修改不到位的地方,编辑有时要亲自帮助解决。对于确实达不到学报刊发质量的论文,编辑部也不要简单地用一封退稿信打发了之,最好能和作者进行协商,将经过修改的论文安排在学报增刊发表,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能够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都是本科学生中的佼佼者,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经过努力能够正式出版,这对他们今后从事科研工作会产生极大的鼓舞作用,编辑在稿件编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良好的工作态度与工作作风,也会影响到他们在以后的学术交流活动中更具有热情与信心。

  目前,在高校学术研究工作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甚至某些方面还比较严重的学术风气不正和学术道德失范问题,如少数人违背基本学术道德,侵占他人劳动成果,或抄袭剽窃,或请他人论文,或署名不实;粗制滥造论文,个别人甚至篡改、伪造研究数据,等等。而高校学报对端正学术风气以及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非核心高校学报涉及的作者群主要是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他们走上科研道路的时间不长,有些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还不够明确,这种情况下,学报编辑部不能只以一纸“投稿须知”来规定作者需要遵循的学术道德规范,在具体工作中,编辑还要尽自己的能力加以正确引导。一旦发现作者引用文献没有标注或错标时,应要求作者及时补上,同时避免芜杂和遗漏,对于少数作者为了掩盖抄袭的事实和故意删除重要参考文献的行为要及时指正。若发现论文中非实质部分有较大篇幅的内容与已发表的论文雷同,要建议作者删除。要提醒作者论述要严谨,不能夸大其词,对论文中的数据、图表要认真核对,发现图文描述不符或数据前后不一致的地方,要告知作者补充修改。

  高校学报还会涉及到一个很普遍的学术不端行为就是“一稿多投”。我国很多学术期刊,特别是一些较高层次的核心期刊,其审稿周期比较长,一般为3个月甚至更长。一些作者希望论文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又担心不能录用而耽误了发表时间。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往往在向核心期刊投稿的同时,又会将稿件投给一般刊物。这样非核心高校学报便沦为“一稿多投”行为的“受害者”。这些作者中有少数在其论文被核心期刊录用后能及时通知普通高校学报编辑部进行撤稿,虽然避免了“一稿多发”,但其行为毕竟浪费了高校学报编辑和审稿专家付出的辛勤劳动。比这更糟糕的是,不少作者根本不将论文被其他刊物录用的信息告知编辑部,最终导致“一稿多发”,造成不良影响。在中国期刊网或万方数据库中搜索一下就会发现,重复发表的论文不在少数。因此,学报编辑部应该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来积极预防这种现象的出现:如,收稿时电话联系作者以明确没有“一稿多投”;加快审稿进度,及时将审稿意见通知作者;进入编辑加工阶段前再次与作者进行确认等。总而言之,就是编辑部要及时地多与作者进行联系、沟通,通过自己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良好的工作态度来尽量挽留作者。这样做,一方面编辑部能够避免很多“无用功”,另一方面也是对作者抱以负责任的态度,因为“一稿多投”行为对科研人员的负面影响是长远的。例如,在历次评选院士中受到投诉最多的学风问题之一就是“一稿多投”。这种情况一经查实,院士必然落选[5]。

  总之,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非核心高校学报必须结合自身的办刊特点,帮助青年人才从一开始就树立起正确的学术理念和追求踏实的学术作风,更好地发挥学报的人才培养功能。

  [2] 何 莉.普通高校学报稿源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2):151-152.

  [3] 李正元.学术论文写作概论[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0:30-31.

  [5]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9-50.

  英语的国际地位决定了英语演讲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中国大学生的英语演讲水平,从2002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每年联合举办一次“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还联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指导分委员会主办每年一次的“‘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这些展示中国大学生外语能力、沟通能力与思辨能力的全国性赛事,促使“英语演讲”这门课程自2005年起从美国引入中国高校之后在中国高校受到广泛关注。开设英语演讲课最初是为了满足这些全国性英语演讲赛事的需求,现在因其在当今全球化世界中的交流地位而成了“受欢迎的”课程。演讲学领域的国际专业学者Stephen Lucas认为英语演讲的培养不仅能够在口语交际方面,而且能够在写作、听力、批判性思维、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整体英语水平等方面提高演讲人的“核心技能和能力(core skills and competencies)”。然而,国内有关英语演讲的教材大部分取材于国外,与西方早已存在了两千五百年历史的演讲教育传统相比,我们既稚嫩又不接地气,容易混淆英语演讲课与英语口语课之间的界限,横亘在汉语与英语之间的语言和思维障碍使得大学生们的整体英语水平的“核心技能和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从这些年来的英语演讲课程、培训、比赛情况看,大学生作为个体在英语演讲中所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说服力弱、组织混乱、言之无物、语言错误、自信不够等,尤其在即兴演讲的环节,学生容易出现对英语演讲主题挖掘深度不颉⒃谧橹演讲材料时不能信手拈来、思辨能力弱等问题,这些状况可以由以下多维的培养方法和激励措施进行改善。

  自信对于成功的英语演讲有着很大的激励作用,演讲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讲者的自我感觉和心理素质的高低。大学生对英语演讲的自信心不足体现在多方面,如:在英语演讲课堂或其他教学活动中害怕引人注目,不敢提问、不敢发言,有时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对别人的评价很敏感,回避和掩饰自己的不足等,表现在演讲竞赛中是容易在竞争中退缩,甚至有优势却不敢参与比赛。因此,老师要帮助学生消除自信心不足的问题,维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让学生正视自信心不足的问题,修正消极的自我评价。自信心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于正常人中,绝大多数人在公众演讲中都会有紧张、忧虑或害怕的体验,自己不是少数缺乏自信心的人,要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化消极为积极。其次,要学会自我接受,改变对自己不合理的期望,认识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的长处,以自己的独特性为骄傲,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为这份生命增添更多的精彩。还要学会运用幽默乐观的态度面对挫折,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维护个人自尊,保持心理平衡,把英语演讲中所受的挫折更多地归于客观因素,而把英语演讲的进步和成功归于自己的努力。老师除了要及时恰当地给予赞扬之外,还要多创造机会让同学们互相之间鼓励与肯定。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逐渐变得自信,以往被看得困难重重的英语演讲也会慢慢演变为一个愉快的学习过程。

  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每个学生有自己喜欢的信息输入方式,约31%的学生喜欢通过看视频,10%通过看图片,23%通过阅读,18%通过讨论,18%通过听讲座。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在英语演讲教学中融入各种信息输入方式,并且要针对每个学生问卷的反馈情况进行小组分类,组成课后演讲学习小组,发挥各自的认知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英语演讲如果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就势必会让学生失去信心和兴趣,特别是当课时有限的英语演讲课成为一门选修课,而非只是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开设的时候。可以针对不同性格特点和英语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如:比较内向不爱讲话的学生,可以从有准备的背诵开始,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写稿背诵,背诵时间从1分钟慢慢过渡到4分钟,其间每次背诵之后都有同学进行点评与建议,教师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对于性格外向敢于发言的学生,除了要积极给他们创造演讲机会之外,还要引导他们注意发言内容的逻辑性与合理性,引导他们提高演讲的水平。对于英语基础好而又有着强烈的演讲欲望的学生,则要进行高水平英语学习要求,指导他们大量阅读各种英文书籍、文章,写出高水平的演讲稿,作较长的评论,从而过渡到训练有素、逻辑严密的即兴演讲环节,并且通过领头示范的作用使得他们的英语演讲水平得到提高。其目的是让所有英语水平有差异的学生都能在英语演讲的学习中既获得信心又获得乐趣,关键是每个人都能在此过程中获得不同的进步。举行和参与英语演讲比赛更是一种促进英语教与学的手段,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有较大影响,并能转变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做好英语演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即兴演讲的压力大于定题演讲,尤其是“即兴演讲+现场提问”的方式,这更是让学生感到最难、最大的挑战。有的学生不是因为自己的语音语调不好,演讲姿态形象不好,而是由于没有经过相关知识的积累和有效训练,拿到演讲题目却感到无话可说。怎样才能改变学生的英语演讲失语症?没有现成的完整培训资料可利用,尤其是缺乏即兴演讲培训的共享资源,一切都要靠教师自己摸索。有条件的高校把训练个别学生英语演讲的工作交给高水平的外教来完成,但这样英语演讲就变成了一个小众的受益行为,偏离了高校英语教育的初衷。毋庸置疑,要想做好英语演讲,学生就要进行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阅读,进行东西方文化知识储备,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读经典英文小说,每天上网浏览国外知名新闻媒体的网站,在周总结的时候进行话题讨论。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和背诵名篇,只有把这些优美地道的名篇、名段牢记在心,才能进行输出,做到得心应手,信手拈来。当然,广泛的阅读要符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年龄特点,有效的语言输入应该是学生能理解的、有意义、有趣的,并且要有足够的量,这样才能够为语言的输出创造条件。在阅读学习中更要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强化批判性思维。“思辨”被认为是公民素质的重要内核,也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表达能力的训练、知识储备的扩充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是英语演讲所体现的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三方面的有效结合。田朝霞归纳了自2010年以来连续担任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总决赛的评委Peter Pober教授对于中国学生在演讲中所体现的问题为“思辨欠缺、知识缺乏、视野狭窄,以及公众交流意识淡薄”,其中“思辨欠缺”处于第一位,这份欠缺说明了英语演讲“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英语演讲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想做好演讲,就要先从练习写演讲稿开始,做到有章法地进行演讲。学生可以先研读历年来的优秀演讲稿,对演讲主题进行归类,借鉴优秀大学生演讲的解题思路。例如: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曾出过的题目有:“Financial Crisis and Global Opportunity”(2009),“Beijing Students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Globalized Age”(2010),“Nuclear Power:Blessing or Disaster to Humankind?”(2011),“Cultural Diversity and Globalization”(2012),“My Chinese Dream”(2013)等,涉及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常见话题,而非冷僻的主题。通过分析借鉴,学生既可以在短时期内对各种相关演讲主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个主题内容,开拓思路。这些演讲稿虽然经过指导教师的多次修改,但主要还是学生自己的思路,而非背诵老师的作品,因此可以选择作为学生英语演讲的自学材料。在研究完别人的演讲稿之后,学生要着手写自己的演讲稿,经过与老师的探讨修改之后要脱稿背诵,做到既流利通畅又背得自然,老师要在学生背稿完成后进行提问训练,让学生有一个从背诵到真实语境的过渡,锻炼应变能力。背诵在英语语言习得过程中具有不可低估的地位,是学习、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反复经过几十次训练之后,学生会发现自己写稿子的语篇组织能力越来越强,这时候就可以逐渐开始训练学生的即兴演讲了。有了之前的英语知识输入和演讲稿书写的训练,学生的即兴演讲就会形成基本的语篇结构感,这时只需要大致列一个演讲提纲就可以开始进行即兴演讲。

  学生的演讲学习过程艰辛而寂寞,往往是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默默苦练的,拖延或者不能按时完成自习内容的情况时有发生,可以做一些改进,如加入撰写心得体会和定时举办小组讨论反馈。学生读英文名著、听故事、看影片等,在听、看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心得体会撰写,进行每周一次的反馈与讨论,在与同学讨论中和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深刻、独到的见解。这在其他英语课堂上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在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介入英语演讲,同时进行简短的读书反馈与讨论,既能克服传统教学侧重语言输入的弊端,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再如:这种反馈与讨论的英语演讲也可成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改变传统课堂以“教”为主的模式,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其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此外,还可以积极运用网络音视频及时反馈学生英语演讲时出现的问题,比如:把学生在公众场合做的演讲录下来,事后让他们在群里观看彼此的录像,提出有效建议,使学生形成自然得体的体态语。此外,还可以通过听演讲录音改善自己的英语节奏感,根据演讲的内容、表达感情和现场情绪的需要,该快则快,该慢则慢。

  英语是用来进行交流的,如果学生缺乏来自英美国家外教的交流与指点,就势必会削弱演讲的自信心,因此要给学生创造获得与外教交流指点的机会。中国教师可以与外籍教师进行穿插提问,针对学生演讲的问题要态度亲切、清楚具w,避免模棱两可、难度过大,如果学生回答过于简短,教师就应该鼓励其进行解释、扩展和说明,教会学生回答问题要语言简洁、内容具体、有说服力和新颖,可以适当地运用引语,或是结kaiyun合自身的经历展开回答,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使用幽默,反问等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语言形式是交际手段,交流信息和思想才是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英语演讲比赛中,文秋方观察到“外方评委通常以听懂意义为前提来判断选手的演讲能力”,而“而中方评委时而将形式与意义分开,对选手所犯的个别低级语法错误给以过多的关注,有以点代面的倾向”。在授课过程中,中国教师要回避过多地强调批评单词的正确发音、连读,个别的语法错误等问题,忽略了思想内容交流的重要性。要研究学生英语演讲稿的篇章结构特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外教共同指导学生的演讲稿。王立非认为中国学生英语演讲语块典型错误包括母语迁移错误、习得错误、冗余错误、混用错误等,因此英语演讲教学可围绕会话保持语块、会话目的语块、话题相关语块、话语设置语块和交际策略语块展开。观察到中国学生过多使用从句和情态动词,而立场动词和介词短语to使用较少,王立非建议在编撰演讲教材和演讲教学时,应设法通过加强话语立场构块的练习,发展口语的流利度和准确性。在演讲课中,教师应着重讲解立场构块在表达观点和说服听众方面的作用,提供丰富、多样、地道的话语立场词汇与句法构块输入,通过大量模仿和接触,提高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

  当今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使用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知识与学习已发生质的变化,“互联网+教育”对教育资源、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等带来了深刻影响,“互联网+”的新趋势可以与英语演讲学习有机融合,使英语演讲教学走向学生的电脑终端或者智能手机,有效融合成为课堂教学的极大有益补充。英语演讲教学成功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学生,学生不但要有优秀的语言功底和思辨能力,还要具有坚强的信念和能吃苦的精神,大量阅读、写作、练习,这样才能在老师的督促之下完成学习计划,不断进取,从而达到较高的整体英语水平。英语演讲的习得是艰辛的,尤其对于为数不多的几个接受训练的竞赛选手而言,很多时候需要自己孤军奋战,有时候学习还会因止步不前而显得枯燥,这就需要教师把英语演讲教学变为能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从竞赛走向普及平台。例如:各校可以利用网络的力量,结合本校大学生信息常用的渠道――微博、微信等,建立英语演讲教与学的渠道。这些平台可以由以下板块构成:英语名人名言、英美文化、英语新闻、名家讲坛、英语演讲技巧、英语演讲稿范文、英语即兴演讲库、英语演讲网络比赛和与英美大学生的校际演讲交流等。英语演讲学习内容或者介绍英语演讲近况,把英语演讲学习变成一个公开的舞台,学生将获得更多的督促力和动力,掌握娴熟的英语演讲技巧,提高整体英语水平,关注的学生也能从中受益,对于参与的学生来说,将通过演讲的尝试和成功获得今后求职、深造的自信心。

  [1]田朝霞.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从Peter Pober教授对全国英语演讲大赛选手的点评谈起[J].中国大学教学,2015(08).

  [3]王立非,马会军.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生英语演讲话语立场构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05).

  [4]王立非,钱娟.我国学生英语演讲中的语块特点:基于语料库的考察[J].外语学刊,2009(02).

  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