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3-10-30 04:39
在集美大学迎来105周年校庆之际,学校召开第七届校董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省市区领导、全体校领导、校主陈嘉庚先生后裔,陈文确陈六使先生后裔等海内外校董、校友会聚一堂,共同回顾学校五年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集美大学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开展“大改革、大调整、大发展”的情况,共商发展大计,共谋发展良策,为全力推动“工海”特色一流大学建设振奋精神、凝聚力量。
五年来,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凝聚各方力量,勇于改革创新,突出办学特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党委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集美大学的重要嘱托为根本遵循,全面提升精气神,开启了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
五年来,学校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定了建设国内前100名一流大学的目标和行动方案,扎实推进各项发展举措的落实,在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引育、“工海”特色办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建设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办学关键性指标迅猛提升,在2020年到2023年的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榜上,集美大学突飞猛进,名次跃升了71名。
五年来,学校坚持以海强校、工海融合,形成优势格局。学校以发展海洋学科为强校之基,紧紧围绕海洋,做足“海洋”这篇“大文章”。学校还坚持经管学科专业“向海而兴”,重塑优势地位;人文学科专业“向海而生”,开拓发展新方向,形成人文社会科学显特色的局面。学校强力推进“大改革、大调整、大发展”,在人事制度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引进了包括全职院士在内的各类人才500多名;在科研制度上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激发科研创新活力。学校引进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科技转化跻身全国高校百强;适应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组建了与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数字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第三代半导体技术产业研究院,成立了全省首个应急管理学院、电影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和退役军人学院,新增10个区域和行业急需专业,为国家、为地方的发展作kaiyun官网出了应有的贡献。
向海图强千帆竞,踏浪而行卷千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集美大学将牢记嘱托,弘扬嘉庚精神,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主动融入新福建建设发展大局,紧贴厦门经济特区发展需求,超前谋划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全力开创新局,奏响建功新时代的最激昂强音。
1999年至2001年,习近平同志连续三年担任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他7次亲临集美大学,其中3次参加校董会会议,4次调研。
2000年8月14日,习近平同志率队到厦门进行第四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工作检查,百忙中挤出时间来到集美大学调研。他提出,集美大学要不断完善新体制,不断进行配套改革和体制创新,给学校创造发展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关怀给予全校师生和海内外校友巨大的鼓舞和鞭策。2018年11月,刚刚到任不久的学校党委书记马不停蹄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调研,察情况、听意见、明思路,谋划集美大学“弯道超车”的新思路。2019年,学校党委提出全力冲刺国内前100名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力争在办学质量和层次上有大的提升和跨越,从而全面开启了学校“大改革、大调整、大发展”新阶段。
学校对标国内前100名高校,按照引一流人才团队、建一流学科、创一流大学的思路,制定包括冲刺ESI前1%学科在内的一流大学建设行动方案。
第一步,到2025年,经过5年的奋斗,“工海”特色更加鲜明,一流大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第二步,到2035年,学校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工海”特色作用彰显,居国内前100名一流大学行列。
蓝图绘就千般景,奋楫扬帆势如虹。在确定发展目标后,学校以党建为引领,赋能学校发展,奋力迈向新征程。
集美大学党委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核心,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质量攻坚为动力,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工海”特色更加鲜明的一流大学建设。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党委牢牢把握kaiyun官网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学在前、谋在前、抓在前,对标主题教育具体目标,精心研究制定学校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着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见实效,以主题教育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学校党委按照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要求,确定学校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由党委书记亲自抓,共确定122个调研选题,并围绕积分制评聘、学科团队建设与考核、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改革、ESI前1%学科建设、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等工作确定了16个重点调研课题。
1600多场次的集中学习和研讨、280多次的专题党课、近6万人次参与的理论知识竞赛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成为全校党员师生的共识。
学校坚持“民呼我为”“接诉即办”,持续深化“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依托“点题公开”“小集帮帮”等载体,解决师生来信来访、急难愁盼问题。
学校这5年的奋进不寻常。从破土而动到大潮涌起,从澎湃奔流到奋楫扬帆,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握指成拳,蹚出高校改革发展“集大路径”。
学校建立与一流大学建设相适应的薪酬体系,解决教职工子女入托入学难等具体问题。加大力度引进、培养、留住高层次人才,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同时,学校切实关心干部队伍成长,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平台、有前途。
2019年,学校出台了在全国较有影响力的人才政策,采取正式入编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的方式,简化人才引进程序和职称聘任程序,为人才引进大开“绿灯”。同时,学校大幅度提升高层次引进人才的待遇,采取破格聘任、契约管理、年薪协议工资等方式,向全球招聘人才、公开招聘院长。
学校出台《集美大学教师职务低职高聘实施办法》,扩大人才选拔的范围,探索有利于学科建设、青年教师成长的职称评聘机制。健全聘期考核制度,对业绩未达到要求的实行降聘或转岗转聘,并给予一定期限恢复聘任或在退休前恢复聘任,进一步完善了教师流转退出机制。
在改革人事制度的同时,学校在科研制度上,也出台力度空前的改革措施。学校建立完善科研管理机制,扩大科研人员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努力为科技人员“松绑”。实施“包干制项目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除管理费和绩效支出在经费入账时提取外,各项支出不设比例限制,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实际需要自主决定使用,无需履行调剂程序”。
学校改革科技成果和人才评价制度,打破以往过于偏重学历、论文、资历、人才计划头衔等评价倾向,注重考察人才的专业能力、技术水平、创新价值、履职绩效、成果贡献,鼓励人才立足岗位、潜心钻研。这从源头激励了科研人员开展原始创新,协同攻关,主动服务社会。
大批人才引进,成为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更为学校科研的快速进步注入了强大的动能。2019年,学校全职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材料专家、超高强度钢专家赵振业。他多年来从事航空超高强度钢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提出“无应力集中”抗疲劳制造理论,创造性地解决了飞机超高强度钢起落架长寿命、安全服役难题,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8年以来,学校获取科研经费的能力不断增强,连续五年到校科研经费节节攀升,屡创新高。学校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海洋科学研究成果。首次斩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学生学科竞赛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900多项。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农业科学先后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
2022年12月,交通运输部下发《交通运输部关于集美大学开展通航风险分析与应急管理技术研究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正式批准集美大学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这是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取得的重大进展,也是学校在服务经济发展中取得的又一重要成绩。
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取得系列成绩的基础上,学校不忘陈嘉庚先生海洋报国的初心,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作为。同时,学校把视野拓展到海外,全力打造对台交流前沿阵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在逐梦海洋强国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福建是海洋大省,我们希望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育种改良,助力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推动福建省海洋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学院陈天圣教授介绍,他带领的水产动物基因编辑研究团队,致力于解决水产品种质资源改良的研发需求,优化了鱼类胚胎和细胞的基因编辑系统,为鱼类基因功能的解析和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学校助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对台交流前沿阵地。今年6月,厦门海事局携手集美大学、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厦门海员外派机构,首创开展两岸国际邮轮船员联合培养项目,为台湾青年提供“来大陆培训、取得大陆船员适任证书、由大陆船员外派公司派遣工作”的“一条龙”服务。
学校推进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提升,不断扩大对外交流朋友圈。5年来,新增与35所世界高水平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与台湾44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覆盖台湾所有县市。
学校借助涉海学科专业特色,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互联互通。目前,学校已与17个国家60余所高校和机构签订合作交流协议。学校成立东南国际航运人才培养基地、厦门东南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学校现有福建航运研究院、闽台审计研究中心、厦门市营商环境研究中心等一批特色品牌智库。作为亚洲航标培训基地,学校为来自亚非1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百余名高级航标管理人员提供培训。
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学校除了在技术领域有所作为,人文社科领域也大展身手。学校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曲金良教授在海洋文化、海丝文化、海洋文学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取得新成果,目前,正在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新编中国通史海洋史》的纂修工程。
在第36次南极科考行动中,集美大学有11人参与,其中包括船长、大副、二副、大管轮等。科考归来后,集大教师把实践经验和科考经历融入课堂教学,如在南半球如何穿越西风带、在极地气候下如何驾驶船舶等,都成为课堂和科研的内容。这是学校通过多渠道熏陶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一个侧影。
多年来,学校将“嘉庚精神”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锻造学生过硬的素质,为学生踏入社会争取更多的主动权。学校将“嘉庚精神”和系列思想政治理论课纳入通识教育课程,开设“大学学习导论之学校历史文化”必修课程,这也是新生入校的第一堂课。学校通过系统教育,让“嘉庚精神”深深地铭刻在一代又一代集大学子的心中。
在“嘉庚精神”的引领下,集大师生校友将爱国情内化于kaiyun官网心,外化于行,他们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在各行各业作出了突出成就。
近5年,学校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8800多次,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超过26万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67万小时。累计献血达到17677人次,献血总人次和献血总量均为在厦高校第一。此外,有4175名在校学生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
2022年和2023年,学校49名学生参加“西部计划”,录用人数连续两年居福建省高校首位,是福建省唯一连续两年被评为“西部计划”全国优秀项目办的高校。支援西部建设的2020届毕业生李欣媛说:“嘉庚精神是大爱,是对国家、民族、社会的爱,我们在集大所学、所养成的品格就是这种精神的延续。”
“嘉庚精神”和“诚毅品格”赋予集大鲜亮的爱国底色,是集大校友共同的文化基因。这种基因根植于陈嘉庚先生伟大的家国情怀,成长于爱校、荣校、强校的生动实践。105年来,集美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集大校友已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建功立业,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为母校增光添彩。